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什么意思
2025-10-11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意思是:主持忠贞的志向,恪守谦虚退让的人格.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句子: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 原句为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出自《三国志》: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什么意思
2025-10-11
意思是:主持忠贞的志向,恪守谦虚退让的人格。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
爱人以德什么意思爱人以德典故介绍
2025-10-09
曹操虽然救驾汉献帝有功,但入住朝廷后干的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董昭提出要封曹操为魏公,此后荀彧提出了反对意见,荀彧虽然是曹操的谋士,但他一直把自己当做汉臣,他可不想看到曹操有一天替代汉室自立为帝。所以等曹操封魏公以后,他也开始怀疑自己。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爱人以德”,就和荀彧、曹操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的来历
2025-10-08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这句话出自《三国志》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1、当时曹操地位极大,当时大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就是说当时的大臣要曹操加官进爵,要求汉王室封曹操为魏王,以彰显其功绩,私下里向荀彧征求意见,于是荀彧说了上面的那段话。 2、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的意思是...
孝悌忠信礼义谦耻是什么意思
2025-10-07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意思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为历代儒客尊崇,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是什么意思
2025-10-07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意思是:主持忠贞的志向,恪守谦虚退让的人格。 【出自】《三国演义》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 【作品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