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025-10-08
出自《六国论》 原段落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赵尝五战于秦翻译
2025-10-07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它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翻译
2025-10-06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翻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原文节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