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导语:《战国策》出了是一部记述纵横家智慧谋略的典籍,还是一部语言非常精炼的著作。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战国策》成语
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大庭广众——以敞大众。
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
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返璞归真——颜斶知足矣,归反于璞,则终身不辱也。
狡兔三窟——狡兔有叁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子若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以为畏狐也。
惊弓之鸟——弓弦响,惊密林之鸟。
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
不翼而飞《战国策·秦策》
侧目而视《战国策·秦策》
返璞归真《战国策·齐策》
高枕无忧《战国策·魏策一》
汗马功劳《战国策·楚策》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
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一》
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
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
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四》
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策二》
《战国策》写作特点
1、人物刻画生动
—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划勒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势力庸俗的小人。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是,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
—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充分揭露一切一功名利禄为依归的炎凉世态,暴露勒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而苏秦的读书欲睡也是为了**厚禄,客观上揭露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士的丑态。
2、善于讽喻
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戒齐王不应偏任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
3、语言风格独特
—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书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传至今为习用的成语。
—在记录策士们的言行时,对其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功名富贵、朝秦暮楚的行为,及其在外交上挑拨是非,玩弄手段的种种阴谋,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赏的态度加以描绘,是不足取的地方。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1
1)痛入骨髓:《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2)卧不安席:《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3)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
4)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南辕北辙:《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6)伤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7)兵临城下:《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8)无可奈何:《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9)前倨后恭:《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10)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但是三人言而成虎。”
11)扺掌而谈:《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12)交浅言深:《战国策·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13)肩摩毂击:《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14)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15)悬梁刺股: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
16)倚门倚闾:《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17)安然无恙:《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18)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9)惊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20)纵横捭阖: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21)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22)公子王孙:《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23)王孙公子:《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24)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5)犬兔俱毙:《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
26)不自量力:《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27)自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28)同甘共苦:《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29)城北徐公:《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0)百发百中:《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2
1)旷日持久:《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2)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忧国忧民:《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4)国富兵强:《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5)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7)随踵而至:《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8)得寸进尺:《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9)左支右绌:《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10)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11)羽毛未丰:《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12)寝食不安:《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3)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14)摩肩接踵:《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15)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16)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17)见兔顾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18)比比皆是:《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19)田父之功:《战国策·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20)大璞不完:《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21)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22)犹豫不决:《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23)百步穿杨:《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24)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25)贸首之仇:《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
26)折冲尊俎:《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27)抱怨雪耻:《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28)干将莫邪:《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29)米珠薪桂:《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30)天府之国:《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上一篇:学生请假条格式怎么写
下一篇:温州有地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