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呢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孙思邈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药王的人是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的医药学家,因为他在医学和医药学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尊称他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靠前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人物简介

孙思邈(约581~682)中国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孙思邈从小多病,为筹汤药费用几乎荡尽家财,但他又非常聪明,坚持攻读经史百家和医学等科学知识。孙思邈一生淡于名利,隋文帝时曾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要授他爵位,唐高宗让他做谏议大夫,他都一一谢绝了,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济世活人的医学家。在学医过程中,孙思邈除手不释卷地学习医学著作外,还特别注意向民间寻求经验,广泛搜集单、验方。在医疗活动中他非常注重医生的道德修养,他强调医生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病人来请出诊,不管昼夜寒暑,也不要怕路途险阻,不顾饥渴疲劳,要一心赴救。他认为医学是精微之至的事业,必须刻苦钻研,精勤不倦,才能成为真正的医生。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孙思邈认为行医要能够“上以疗君亲,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他认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是受儒家忠孝君亲的思想影响。搞学问作事业必须自己亲自去做去实践,这是受老子“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的影响。孙思邈在《大医习业》中明确指出:“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古今之事;不读诸子,观事则不能默然而识之;……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由此不难看出道家思想是他汲取的重要来源。对于佛经,孙思邈也十分崇尚,他说:“不读内经(佛经)则不知道慈、悲、喜、舍之德”。在《大医精诚》中他写道:“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些正是孙思邈有高尚医德,并在行医中躬行,对医术要精益求精的思想基础。

药王是谁

上一篇:倦能组什么词语啊

下一篇:日本奇葩相亲节目(先接吻再恋爱)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