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禊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古人在水边戒浴,以除不祥的一种祭祀。
祓禊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季春时节人们到水边嬉游,巫觋遗风,沐浴除灾祈福。《后汉书·礼仪志》即有“祓禊”,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著名的就有,会稽山阴城的兰亭修禊和长安曲江修禊。
“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至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并有沐浴、采兰、嬉游、饮酒等活动。三国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日,称为祓禊。
祓: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文献记载:
1、汉-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嬉。”
2、《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南朝梁刘昭注:“蔡邕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于水滨,盖出于此。”
3、唐-张志和《上巳日忆江南禊事》诗:“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4、《辽史·王鼎传》:“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清龚自珍《百字令》词:“珂佩晨闲,文章秋横,祓禊西山雨。”
5、《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汉应劭《风俗通》:“禊者,洁也,故于水上盥洁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