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与“制订”的用法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要区别和掌握“制定”与“制订”用法,应先弄清这两个词的含义。
“制定”和“制订”是近义词,但不是同义词;尽管读音一样,但含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的解释,“制定”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是“创制拟定”。此类近义词关键在于区分不同的语素,把“定”与“订”区分清楚,不考虑它们相同的语素“制”:“定”指决定、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例如:
1、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2、“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同时“制定”是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它所支配的对象多含有长期性、稳定性,一般不能轻易更改,如制定宪法、章程、五年规划等;“制订”则指创制、拟定,它所支配的对象是未曾有过的,含有“首创”意思,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可在短期内变更、补充,如制订防治“非典”方案、反恐合作意向等。一般而言“制定”较之“制订”严肃,“制定”的对象是“制订”对象的进一步延伸。 综上所述“制定”表示已经决定,不再更改。如“制定了工作方针”,表示工作方针不但已经拟出来,而且已经定案了。假如是将要或已经进行,宜用“制定”。“制订”则表示正在进行,或者表示某种打算,或者没有最后定案。假如是正在进行,宜用“制订”。例句如下:
1、去年制定了三个方案。
2、明年将制定有关规定。
3、他们正在制订相关措施。
上一篇:樱桃的品种分别都有什么
下一篇:新威驰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