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舌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带舌带舌的成语有哪些成语瞠目结舌、口干舌燥、唇枪舌剑、巧舌如簧、七嘴八舌、鹦鹉学舌、张口结舌、舌尖口快、贫嘴薄舌、油嘴滑舌、舌战群儒、三寸之舌、驷不及舌、舌敝唇焦、摇唇鼓舌、笨嘴拙舌、金口木舌、美女破舌、缚舌交唇、齿亡舌存、齰舌缄唇、枉口拔舌、舌桥不下、鸮心鹂舌、多嘴多舌、耳目喉舌、慧心妙舌、钳口结舌等。
一、瞠目结舌[chēngmùjiéshé]
【解释】: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自】: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6334君,细君结舌瞠目。”
【译文】:根据耳语的原因,公子害怕,入舱隐敲细君,细君张口结舌瞪大眼睛。
二、唇枪舌剑[chúnqiāngshéjiàn]
【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出自】: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译文】:不在辩论激烈,言词锋利,人前斗,而是依靠惺惺广学知识
三、七嘴八舌[qīzuǐbāshé]
【解释】:形容人多口杂。
【出自】: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译文】:所以晋国的大夫七嘴八舌,热嘲冷讥,都取决于心的大公的
四、齿亡舌存[chǐwángshécún]
【解释】: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出自】: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译文】:在舌的生存,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没有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刚强吗?
五、缚舌交唇[fùshéjiāochún]
【解释】:闭着嘴,不敢说话。表示恭顺。
【出自】: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译文】:又有司马安的,偷义盗仁,捆绑舌交唇,温柔的声音婉转颜,狐精当权。
2.带舌字的成语有哪些1、舌端月旦
[拼音]shéduānyuèdàn
[释义]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出处]宋·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
2、赤舌烧城
[拼音]chìshéshāochéng
[释义]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出处]汉·扬雄《太玄·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3、钉嘴铁舌
[拼音]dīngzuǐtiěshé
[释义]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4、嘴尖舌头快
[拼音]zuǐjiānshétóukuài
[释义]比喻话多而轻率。
5、箝口结舌
[拼音]qiánkǒujiéshé
[释义]形容不敢讲话。
[出处]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
6、瞠目挢舌
[拼音]chēngmùjiǎoshé
[释义]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
7、翻唇弄舌
[拼音]fānchúnnòngshé
[释义]翻:反转;弄:戏耍。传闲话弄是非。指用花言巧语搬弄是非明。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活的也说得死了去,是一个翻唇弄舌的婆娘。”
8、笨口拙舌
[拼音]bènkǒuzhuōshé
[释义]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出处]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