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的歇后语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下面是语言艺术歇后语集锦,请参考!
语言艺术歇后语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经材料
吃过晚饭赶路—越走越黑
沙滩上竖屋—基础太差
冷水泡茶—慢慢来
没有导火索手榴弹—一块废铁
豆腐店里东西—不堪一击
***上船—不是好货
屁股上擦香油—不值一闻
纸补裤裆—越补越烂
泥人经不起雨打—本质太差
茅厕板作祖牌—不是正经材料
临阵磨枪—不快不光
草帽端水—零落又滴达
砍柴卖买柴烧—尽做倒功
耗子尾巴上生疖子—出血(息)也不多
麻布上绣花—底子太差
麻柳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蚯蚓变蛟—纵变不高
蜗牛赛跑—慢慢来
墙上日历—一天比一天少
箩框里选瓜—越选越差
懒婆娘接生—慢慢来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鲢鱼胡子—没几根
霜打麻叶—蔫蔫
三个鼻孔眼—多出你这口气
六月里反穿皮袄—里外发火
王八钻火炕—憋气带窝火
***碰火柴—好大火气
对着坛子打屁—憋气
四个鼻孔烂三个—留下一个出气
发酵面粉—气鼓鼓
老鸭公想唱戏—喉咙不争气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舞也不能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外婆死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