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书法字体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柳公权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柳公权书法字体欣赏:
柳公权书法字体1
柳公权书法字体2
柳公权书法字体3
柳公权书法字体4
柳公权书法字体5
柳公权书法成就:
柳公权在唐代元和以后书艺声誉之高,或世无第二人。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员,曰:此购柳书。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说: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啊!
他最初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广泛浏览近世各家笔迹,形成自己遒劲、妩媚的书风,自成一家,称柳体。柳体以创造一种新的书体美,征服了当代,也赢得了后代,一字百金,非虚语也。五代时杨凝式卓然雄立,对唐代颜、柳之书学多有继承并发扬。苏轼说:自颜、柳没,笔法衰微。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风。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设者。《邵氏见闻录》亦云:凝式自颜、柳入二王之妙,楷法精绝。这是唐以后学柳书而能自出机杼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卓越书家。再如僧人应之,俗姓王,闽人,《南唐书》称其习柳氏笔法,以善书冠江左。这说明五代十国虽干戈纷扰,书学转入低潮,但唐之流风遗泽犹存,学颜学柳一脉未断。[1]
宋代书学复兴,且从唐代的重法中走向重意的新境界,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书风。有宋一代非常推崇颜书、柳书,其学柳书者不可胜数。石曼卿学颜也汲取柳之风骨,正如范仲淹为他作诔文《祭石曼卿》中说: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宋四家学唐而各有所近,如蔡襄学颜,苏轼尤近颜,黄庭坚近柳,米芾近褚。其实宋四家都经历过颜与柳的书学殿堂,自得自悟,都能巧妙地化入自己的书艺中。蔡襄(字君谟)瓣香颜书,但亦精柳书,认为《阴符经序》善藏笔锋,是柳书之最精者。董其昌曾说:余曾见柳诚悬小楷《度人经》,遒劲有致。蔡君漠《茶录》,颇仿之。(《画禅室随笔》)董乃深识柳书三昧者,此说可窥蔡学柳之一斑。苏轼也为柳书知音,研习甚深,评论警策。他虽不以柳书为面目,但融取精蕴。《山谷题跋》云: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如柳诚悬。黄庭坚也学柳,结体紧结,实源于薛曜、柳公权。《寒食诗跋》自云于无佛处称尊,敢与其师分庭抗礼。此跋即糅合柳书、《瘗鹤铭》的特色,参以己意,融气势、韵趣于一炉,纵横挥毫,而意志悠然(侯镜昶《书学论集》)。黄庭坚学柳深得其蕴,钱泳《书学》中就说:山谷学柳诚悬,而直开画兰画竹之法。米芾虽曾贬斥柳书,但他又赞扬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书评》)两者似乎矛盾,但又确实存在于柳书之中。而米芾自己学书过程是由颜真卿而至柳公权,由柳而欧、褚,后研法帖,入魏晋之境。米芾说: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宝晋英光集》卷八)后来他偏激地贬斥柳书丑怪恶札,可谓数典忘祖。宋僧中也多有学柳书者。如释梦英正书学柳。明杨士奇云:梦英楷法一本柳诚悬,然骨气意度皆弱,不能及也。其书《夫子庙堂记》(石存西安碑林),可称柳书嫡脉。释正蒙书得诚悬法《石墨镌华》;释梦贞,善柳书(《皇朝事实类苑》);释瑛公,独杜门手写《华严经》,精妙简远之韵,出于颜、柳(《石门文字禅》);释思齐,书师柳公权,有所书《放生池碑》在杭州(《书史会要》),如此等等,不复遍举。这可能与柳公权写的《金刚经》名闻遐迩有关。在宋代柳体像颜体一样,借助于刻书印刷而进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宋代刻书在北宋大抵是用欧体笔法。南宋以后则兼用颜体、柳体。当时的闽本就多用柳体字;而江西刻本有的也用柳体,或用颜体;而蜀本就多用颜体。其时颜体较为时尚,而又以欧、柳二家书法刻版最为美观,可见柳书在唐宋书坛蜚声播誉,柳体又广泛地渗透于民间。
书学的高潮于金代暂时衰落,然学柳者却不绝如缕。刻于金皇统四年(1144)的《沂州普照寺碑》,乃集柳公权书所成,仲汝文撰,楷书二十四行,行六十二字。论者或谓:虽为集缀所成,然字字挺拔,笔笔雄整,大似公权得意之作,比今所传《玄秘塔》与《李晟碑》直有雅俗天渊之别,学柳者能从此入,庶不为米芾所嗤。(《碑帖叙录》)元代赵孟俯中年学钟繇二王,后又学李邕、苏灵芝。虽然不以柳为面目,但也取其骨,自铸赵体。刘宗海云:从子昂翁笔砚之侧,知其下笔处颜筋柳骨、银钩铁画果是也。(《书林藻鉴》)明代董其昌对于柳书最有会心。他曾说:柳尚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画禅室随笔》)董氏学一生,并能从柳书变法中得到启发,故其论柳,自然精警。由明入清的行草名家王铎力学柳书,《拟山园帖》所书正书颇得柳体之精髓,而临作如《圣慈》、《紫丛靸鞋》则取神遗貌,自为心裁。清代学颜名家辈出,而学柳者也可比列。书法名家梁同书、梁诗正都学柳。《鉴止水斋集》云:(同书)公书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纯任自然。《国朝先正事略》:(诗正)公书初学柳诚悬,继参文、赵,晚师颜、李。另外如大臣左宗棠的行书,俱出颜真卿、柳公权。闺秀如王鉴(郝懿行妻)其书法欧、柳。康有为虽对柳书有贬语,但他主张在科举中用柳体,说:柳之《冯宿》、《魏公先庙》、《高元裕》最可学,直可缩入卷折。大卷得此清劲可喜,若能写之作折,尤为遒媚绝伦。
上一篇:红米note7和7pro区别
下一篇:情侣一般接吻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