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人教版初一文言文通假字

发布时间:2025-10-12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1、通假字而置之其坐(坐:)反归取之(反:)略无阙处(阙:)土人谓之“傍不肯”(傍:)人皆伏其精练(伏:)2、古今异义至之市,而忘操之(操:)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及:)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今是判断动词)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至于夏水襄陵(至于:)沿溯阻绝(沿:溯:)虽乘奔御风(奔:)不以疾也(疾:)方为秋田之害(方:)岁以大穰(岁:)但逐层布板讫(但:)匠师如其言(如:)3、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奔:)不以疾也(疾:)每至晴初霜旦(霜:)匠师如其言(如:)。

2.人教版初一至初三的通假字要有原句再单独写出通假字要有出处初一至初三的通假字:用字同某字例句及出处解释邱丘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幼时记趣》土山伏服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信服说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愉快,高兴女汝诲女知之乎《〈论语〉八则》你止只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有,仅有帖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黏贴著着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遭受陇垄小麦覆陇黄《观刈麦》土埂曷何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新编)什么熙嬉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新编)开玩笑板版活板《活板》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的底子已以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与表方位的词合用,表示界限裁才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仅仅顽玩我又不同你顽《范进中举》玩耍坐座满坐寂然《**》座位直值直甚么,要哥哥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值钱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价值支肢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肢体被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与生序》覆盖或搭在肩背上辨辩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辩论知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智慧要邀便要还家《桃花源记》约请转啭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鸟婉转地叫反返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回见现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出现诎屈诎右臂支船《核舟记》弯曲衡横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横困于心,衡于虑《〈孟子〉二章》梗塞,指不顺有又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畔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叛适谪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被罚流放以已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已经具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全,皆属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嘱托徧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普遍惠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聪明亡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没有厝措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放置羞馐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滋味好的食物孰熟孰视之,自以为不知《邹忌讽齐王纳谏》仔细曾增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增加拂弼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二章》辅弼得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二章》感恩。

3.人教版初一上下册,初二上册,古文,实词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七年级下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两小儿辩日》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副词,通“只”。

《狼》一词多义伤仲永》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木兰诗》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孙权劝学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2.但当涉猎(应当)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秒: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2.众宾团坐(动词,坐)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短文两篇狼止:1.止有剩骨(副词,只有)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敌: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恐: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2.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古今异义七年级下古今异义文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为“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科和理科”。稍稍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为“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泯然众人矣:古义为“常人”;今义“多数人”。王子古义为“王安石自称”今义为“国王的长子”先人从先人还家:古义“死去的父亲”;今义“古人”闻不闻机杼声今义:用鼻子闻古义:听到。

4.急七下文言文复习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把赡养作为中心)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未尝识书具(曾经)稍稍(渐渐)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忽啼求之(要)父异焉(这件事)借旁近与之(给)即书诗四句(马上)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是一个词)从此。】邑人奇之(意动用法“以……为奇”)或以钱币乞之:(书)1、乞求。

2、乞丐。3、给;施与。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父利其然也:以……为利。

日扳仲永:同“攀”。不使学:让(他)。

还自扬州:从。称前时之闻:相当。

卒之为众人;最终成为。固众人:本来。

受之天也:承受。卒之为众人:最终到底。

如此:这样。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10.木兰诗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旦辞爷娘去(早晨)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万里赴戎机(战争)策勋十二转(记功)赏赐百千强(有余)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出郭相扶将(扶持)雄兔脚扑朔(动弹)双兔傍地走(并排跑)②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③一词多义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④古今异义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15.孙权劝学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卿今当涂掌事(通“途”,道路)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刮目相待(擦)肃遂拜蒙母(于是,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

治,研究)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表示感叹语气)②一词多义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2.但当涉猎(应当)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乃:1.乃不知有汉(竟)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③古今异义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

5.初一上下学期文言文通假字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6.(帮人)求初一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7.【谁能帮我整理一下初中的文言文.谁能帮我整理下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的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文言文翻译“四重奏”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

与朱元思书通假字

上一篇:录音文件在手机里面怎么找

下一篇:有关国庆节的内容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