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大戟是一种中草药,你对大戟的功效与作用有了解过吗?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大戟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大戟的功效和作用
1.泻水逐饮:用于胸腹水饮内停,即胸腔积液和腹水,常与甘遂、芫花同用;用于水肿腹大如鼓,可与牵牛子、木香、煨猪肾同服,以行气逐水、攻补兼施;用于胸腔积液,与甘遂、白芥子同用,如控涎丹。
2.消肿散结:用于疮肿结核,初起用紫金锭外敷,本药在方中起到攻疮毒、通结滞的作用。
大戟的鉴别应用
大戟、甘遂、芫花,均为毒大性猛之峻泻逐水药,故宜于水饮壅滞之重症,但此三药的作用毒性强弱不同,芫花毒性最强,甘遂、大戟均次之,为了增强疗效,临床多配合用,效果更为显著,如十枣汤、舟车丸之治痰饮聚于胸胁及腹水等重症,即三药并川;治痰饮聚于胸胁之较轻和慢性者,则甘遂、大戟并用。
大戟的配伍应用
1.配木香:大戟苦寒,泻水逐饮;木香辛温,温能行气。大戟得木香使气行而水行,术香性温可防大戟苦寒伤胃。二药合用相辅相制。
2.配甘遂、白芥子:大戟能汇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络水湿,白芥子专散皮里膜外痰气,三药相伍,则长于祛痰逐饮。
3.配大枣:大戟苦寒下泄,辛能行,有逐水消肿散结之功;大枣甘缓补中,补脾养心,缓和药性。二药伍用以大枣之甘缓、挽大戟峻下之热,使之逐水而不伤正。
4.配干姜:本品苦寒,泻水逐饮,专泻脏腑水湿;干姜辛温能走能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偏治里寒。二药配伍相辅相制,辛开苦降,直通肺气,用于水饮伏肺。
5.配雄黄:雄黄苦温,苦燥***虫,温可祛寒解毒,又可泄瘀闭、散寒凝;大戟辛散横行,消肿散结。二药伍用相辅相成。具有除寒辟秽、解毒消肿之功。
大戟的采集收藏:
梁《名医别录》:大戟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
五代韩保升曰:苗似甘遂而高大,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五月采苗八月采根用。
宋苏颂曰: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苗似芍药。
明《本草蒙荃》:大戟种甚猥贱,处处有生。春发红芽日渐丛长。凡资入药惟采正根。苗名泽漆味苦兼辛。
李时珍曰:大戟生平泽甚多,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浆。叶长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其梢叶密攒而上。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而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清《本草从新》:大戟。杭产、紫者为上。北产白者伤人。
上一篇:男女舌吻技巧
下一篇:70道寺院素菜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