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全部年号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
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钰(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泰昌,1620年);
朱由校(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崇祯,1628年——1644年);
朱由崧(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键(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绍武,1646年);
朱由榔(永历,1646年——1662年)。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虽然明英宗例外,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人们也仍以其年号而称之。正统皇帝和天顺皇帝便指的都是是英宗朱祁镇。
扩展资料: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
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古代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年号作为五千年的***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国**、香港、澳门、以及韩国、越南因为已经废除君主制已经全面废止年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年号
下一篇:池英勋(关于池英勋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