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出自于哪首诗呢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出自于唐代殷尧诗人的《端午日》。

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

1.少年:年轻。

2.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3.榴:石榴花。

4.贤愚:圣贤,愚蠢。

5.垂名:名垂青史。

赏析: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也正因为前文叙述的原因,他才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词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作者简介: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少年佳节倍多情

上一篇:爱江山更爱美人哪首歌里有

下一篇:领先版本的出装是什么意思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