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如何理解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阶段性

是指就是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

由于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就要依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在格子里涂色时,常常会把颜色涂到格子外,就是因为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手部精细动作还不协调,所以老师可以通过涂鸦、穿线、剪纸等多种游戏的方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

2、顺序性/连续性

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不“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

3、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

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中,把握住儿童身心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内环境能有效地起到最大作用,这也就是劳伦兹提倡的“关键期”。

4、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表现在2个方面:

第一是身体生理机能之间互补,比如盲人视觉受损,可通过听觉、嗅觉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第二是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互补,比如,霍金、张海迪、史铁生,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互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5、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它强调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比如有的人属于“聪明早慧”型,有的人属于“大器晚成”型。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阶段性

上一篇:小升初的考试时间

下一篇:情侣红钻图标图片(情侣红钻图标)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