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侯德榜制碱法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侯氏制碱法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为了使反应顺利进行,达到更好的效果。

侯氏制碱法是由中国化学工程师侯德榜先生所发明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方法,打破了当时欧美对制碱业的垄断。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中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中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侯德榜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合成氨和制碱两大生产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学术界也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优缺点:

一、优点。

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氮肥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但可用草木灰检验其***);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两个循环:

1、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以加热作为反应条件)。

2、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从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第二个循环的具体操作:

①通入氨气,冷却后,加入NaCl,使得NH4Cl沉淀。过滤后得到较纯净的NH4Cl晶体(产物),滤液为饱和食盐水(含有氨气分子),经处理后方可回到第一步循环利用。

②不通氨气,冷却后,加入NaCl,使得NH4Cl沉淀。过滤后得到NH4Cl晶体(产物),滤液为饱和食盐水,可直接回到第一步循环利用。

原理:低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低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而由于之前加入氯化钠(氨气)使得氯离子(铵根离子)浓度提高,所以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氯化铵将最先析出。

二、不足之处。

侯氏联合制碱法也存在不足。较氨碱法而言,它的用氨量较大,在有些情况下不适用。

侯氏制碱法为什么先通氨气

上一篇:同桌的你原版歌曲

下一篇:镇江职高学校有哪些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