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戏曲四大声腔发源地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四大声腔

概念1

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

概念2

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概念3

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盛行“南昆、北弋[yì]、东柳、西梆”四大声腔。

声腔介绍

南昆指产生于元末的昆山腔,发展到明代,流传地域渐渐扩展,对各地流传的许多地方戏曲有着深远的影响,后更派生出川昆、徽昆、苏昆等分支。北弋指产生于元末江西省的弋阳地区的弋阳腔,明朝嘉靖年间,广泛流传于北京、南京、湖南、云南,贵州、福建等地。

东柳原来是指流行于山东省的柳子腔,后来泛指各省流行的山歌小调唱腔。

西梆指明末清初始于陕西省以梆为扳式的“梆子腔”,后来有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梆子分支。

清代北京剧坛又出现了“皮黄调”,风行中国各地的京剧便是采用皮黄调唱腔系统而演变过来的。

今日中国绝大多数的地方戏曲仍分别隶属于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调等四个声腔系统。

四大声腔内容

梆子腔

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而得名。源于明末陕西、甘肃一带的西秦腔,它是戏曲中最早采用板式变化结构的声腔。西秦腔与各地方言和音乐结合,逐渐衍变成诸多的梆子腔支系,其中历史最早、影响较大的是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之后又有秦腔、汉调桄桄、中路梆子、北路梆子、豫剧、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等。它除以硬木梆子击节外,还以板胡为主奏乐器;其调式多为徵调式,唱腔为上下句式,多有华彩流畅的花腔乐句为辅;曲调以七声音阶为主,旋法上多跳进,常用闪板,整个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悲壮粗犷。

梆子腔系的板式,一般剧种均为8种。其中有正板5种:原板、慢板、流水、快流水、紧打慢唱;另有辅板3种:倒板、散板、滚板。河南梆子分得更细,如慢板又包括金钩挂、迎风板、连环扣。秦腔的音阶和调式的特色,在各梆子腔系剧系剧种中较为突出,所有板式(除滚唱外)均有欢音和苦音两种变化,从而丰富了调式色彩。山西的上党梆子了。

皮黄腔

皮黄腔是“西皮”和“二黄”的合称。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由吹腔、高拨子演变而成。在有些剧种中,二者被分称为所谓“北路”、“南路”,合称“南北路”。清初时西皮是汉调的主要腔调,二黄是徽剧的主要腔调。以后随徽汉合流演变成的京剧在各地的流传,西皮、二黄对许多南方剧种产生影响,逐步发展成一些新剧种,形成一种声腔系统。但由于京剧在皮黄系统中流传最广,所以“皮黄”的称谓有时也专指京剧。

尽管由于受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皮黄腔各剧种的音乐各具特色,但其共同之处却很明显:唱词格式均沿用七言或十言的对偶句式;都用胡琴作为主奏乐器。

皮黄腔系大概有20多个剧种,主要有:徽剧、汉剧、京剧、粤剧、湘剧、川剧、桂剧、赣剧、滇剧等。

昆腔

昆腔又名“昆山腔”、“昆曲”、“昆剧”。

高腔

高腔系统包括由明代弋阳腔演变派生的诸声腔剧种。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是由元明以来弋阳腔或青阳腔同各地戏曲结合而成的,另一说法是除弋阳腔外,也有由当地民间曲调直接产生的。它的特点在于只用锣鼓等打击乐器敲击,不用管弦乐伴奏;台上一人唱,台后众人帮腔;音调高亢,富有朗诵性。

属于此系统的剧种有:川剧、湘剧、赣剧、滇剧、辰河戏、调腔等。

影响

在中国戏曲历史上,有几个不同时期的“四大声腔”之称。在明代中期有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四个主要剧种声腔系统,这四大声腔对后来的地方戏兴起和衍变发展,有很大影响,故中国戏曲历史上常说最早的的“四大声腔”是指此。

明代以后由于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各自形成系统影响广泛的声腔系统,现今一般说得“四大声腔”是指这四个声腔系统。另外在清代乾隆年间还有称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为四大声腔。

奏腔

上一篇:菇怎么组词2个字

下一篇:急需一篇关于烧伤急救的英语作文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