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从军行》王昌龄翻译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王昌龄的《从军行》翻译: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沙海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原诗

注解:

独上:一作“独坐”。

海风:从边地沙漠瀚海吹来当风。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金闺:对女子闺阁当美称,借指家庭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赏析: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叙事兼写景,“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

后两句“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

此诗虽写愁绪,但融景于情,境界壮阔。在诗人笔下“百尺”高楼、迢迢“海风”“万里”“关山”,无不尽染愁绪,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悲塞天地的巨大张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从军行王昌龄

上一篇:狂野猩手下是什么物种

下一篇:西安5个万达广场排名

其他文章

  • 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这个学校怎么样
  • 独立显卡可以换吗
  • 杭州天气预报一周 浙江最近天气预报15天天气预报
  • 中山市东区教育信息网查询(中山市东区教育信息网)
  • 去蒙特利尔旅游好玩的地方指南
  •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区别
  • 因为爱情有奇迹结局是什么样的(因为爱情有奇迹结局)
  • 畅易阁天龙八部畅易阁 天龙八部畅易阁是什么
  • 端午节祝福语有哪些
  • 1度等于多少弧度制
  • 中科院四大所排名
  • 盼望的意思是什么
  • 关于老虎的歇后语大全
  • 《营盘镇警事》的演员有哪些
  • 巨野县第一中学的一中历史
  • 办理移动手机卡的流程
  • 高级茶言茶语
  • 蓝尾金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
  • 家庭主妇英语 家庭主妇的英文怎么说
  • 元旦结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