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5-10-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简介∶哥特式建筑产生于12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北部,这一风格在欧洲一直盛行到15世纪,是中世纪艺术与建筑风格的最后一个阶段。哥特式建筑是一种新式的、以石头和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形式。
(2)特点:①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但它们都不是哥特式建筑师的发明。尖拱的拱肋构成了哥特式教堂的基本承重骨架,轻盈的拱顶可以由细而高的支柱来支撑,配以成片的花饰窗格,其光影缭绕的神圣性远远强于罗马式建筑率内的装饰学画。②建筑室内外的所有水平线都被尖尖的毛直的建筑构件打破,所有空间都以向上开升起的视觉效果得到统一。③哥特式建筑师还设计了飞扶规,它们环绕着教堂室外的建筑主体,凌空飞跨于侧堂之上,以支控中殿的拱顶结构。④在哥特式后期,这种具有实际功能的构件也用雕刻与小尖塔装饰起来,与其他部分一道形成向上飞腾的整体效果。⑤花饰窗格是哥特式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
(3)代表作品:圣丹尼斯修道院教堂。该教堂始建于8世纪晚期,以早期基督教时期的一位圣徒圣丹尼斯命名,被公认为是第一所哥特式教堂,院长絮热主持了教堂的重建。
上一篇:群芳吐艳的意思姹紫嫣红的意思
下一篇:钓鲤鱼用什么鱼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