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中国文字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中国文字发展史:

成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较为成熟的汉字文字系统。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中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监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

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

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代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

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

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从字形上看比秦国文字与西周的金文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颌篇》,赵高作出《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

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

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当代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文字发展史

上一篇:双基三基是什么

下一篇:驾照销分需要带什么证件?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