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的来历和起源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山”字最早见于商殷时代《广韵》:所闲切,《集韵》、《韵会》:师闲切,《正韵》:师奸切,并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并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昆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
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后。
又公山复姓。
又《集韵》、《韵会》并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小雅·斯干》):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燄生风,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并互见。“癸山敦”中
上一篇:驾驭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