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行为金融学|前景理论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和沃特斯基正式提出了关于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2002年,卡尼曼因前景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前景理论认为人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随机事件的发生以及人对事件结果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为第一阶段,评估与决策为第二阶段。为了评估决策需要,人们通常在第一阶段对事件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整合、简化,但是不同的整合、简化方法会得到不同的事件及其组合,并导致人的非理性行为和框架依赖效应,即人对同一问题的最后决策的不一致。前景理论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效用函数的运用,概括起来基本内容主要有四点:(1)与财富的绝对量相比,人们内心深处更加看重的是财富的变化量。(2)在面临获得前景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操作起来更加小心翼翼;而在面临损失前景时,人们则会更倾向于趋向风险,对自己的失去不甘心,想要凭借再次冒险来一举翻盘。(3)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带来的痛苦感远远大于获得带来的快乐感,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要大于后者。(4)前期的决策的实际结果会影响后期的风险态度和决策。前期盈利可以使人的风险偏好增强,同时也可以降低后期的损失;而前期的损失会加剧以后亏损的痛苦,风险厌恶程度也相应提高。

前景理论引申出的四个基本结论

前景理论从行为心理学出发,将人的决策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收集&整理阶段和评估&决策阶段。

个体凭借“框架”和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

1、框架

对问题的表征形式,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表征形式,不同的框架导致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框架受多种因素影响:

2、参照点

表征信息、形成获益或损失框架、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总要与一定的参考物相比较,当对比的参考物不同时即使相同的事物也会得到不同的比较结果,因此参考点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由于参考点的动态变化,因此投资者在收益区也可能表现出风险偏好,在损失区也可能表现出风险厌恶。

1、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有三个特征:

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例如当股票涨了一点点后,人们就急于卖出,当股票被套牢后却死扛。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权重函数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认为决策权重是决策者根据结果出现的概率做出的某种主观判断。

权重函数对常见现象的解释:权重函数可以解释人们面对80%的概率赢30000和100%的概率赢20000时,人们往往选择后者的现象。80%的概率因权重函数而使真实概率减少,而100%的概率却不变,人们趋于选择确定性的结果。

两个熟悉的例子:

前景理论

上一篇: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买高铁票打折吗

下一篇:迟的反义词是什么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