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四年级的科学小制作发明作品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四年级科技小制作相关作品一一赤道式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每小时相当与15。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高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赤道式日晷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所谓赤道,是旨地球的赤道或平行于地球赤道的平面,对于天文仪器来说其赤道一般都指后者,即平行于赤道之平面,简称为赤道面。所谓赤道式日晷或赤道日晷,此日晷之晷面,即为赤道面。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6000年前的巴比伦王国。
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干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全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西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晏影图。北京故宫太和殿中的赤道日暑,晁而用汉白玉制造型雄伟,气魄宏大,这是中国古代典型的,也是经典式赤道日晷。随着太!位置的变化,晷针影子在盘上移动一寸所花的时间称为“一寸光阴”,“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赤道式日晷的计时精度可以比地平式日稍高。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两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计时还是近现代几百年的事。
上一篇:早会分享小故事幽默有哲理
下一篇:自动挡怎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