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领导学》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一,引言:关于奖惩模型的分析前后与理解。
近代心理学家研究提出“效用法则”一词。意思就是一个特定的行为方式,在得到有关奖励后回家打他的发生概率。所以很多人利用这一原理,将动物的原始行为加以改造和训练以娱乐大众获取金钱。如此的道理放在生活中,我们也会产生如上心理。当被奖励时会不起然的感到领导的英明果断,而作为领导去奖励员工时,又会感到员工谨慎焕发,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当效用期过去,这种现象将不再持续。
依照上段说明可知,如果行动未受到应得的表扬或是奖励时,甚至是得到了批评,那么他的效率将会大大降低。我们都知道人与动物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样才得以种族延续,至今绵延不绝。通常人都喜欢得到奖励,从而受到快乐的感觉。相反来说收到了惩罚就会很痛苦。所以大部分人都会去规避它。
但在生活中的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像学生,军人,医生等等,都有着奖励和批评在潜移默化的发生作用。作为我们的上级,会时不时的对我们施以奖励或批评。当我们的行为为公司或组织带来效益时,则会受到奖励心中自然也愉快些,工作也会干劲十足,使自己努力向上。但如果我们作为领导者时,这是无论是对下级的表扬或是批评都将会看到对公司整体的影响。所以做出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奖励与批评是相当重要的。因为领导在组织中是一个指挥者,指挥的有利于有害,都是一种重要的影响方式。下面我们要去理解,所谓奖励与批评的具体内容。
二,奖励
说起奖励大家都会想到这会为组织带来好处,正如拿破仑将军所说的那样:给我足够的绶带,我会征服世界。正因如此作为下属的都喜欢领导予以奖励。因为为员工满足诸多需要,主要有:认可;自尊;尊重。。。当然这都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内容。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团长李云龙把团里的猪都***了,而且支锅煮肉。为挑选一些强壮的士兵,鼓励士兵和他比武,赢了就去吃猪肉。结果士兵纷纷踊跃向前,很快就完成了指标,而且在另外的任务里都是用这样的奖励手段来激发士兵的战斗力,像“谁抢的就是谁的”流氓逻辑。使独立团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一直从八路军众团中脱颖而出。最后团里的士兵只认李云龙这一个团长,足以凸显奖励的作用和领导力。下面将是具体的奖励的作用。
1)决定人才的存留。著名目标管理理论大师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组织为完成其目标都应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未来的人力发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奖励在此方面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未来的人力发展离不开奖励的作用。
2)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很有道理的。南宋初年金兀术被韩世忠帅大军困在了一个叫做黄天荡的地方,难以突围。金兀术完颜宗弼这时急得焦头烂额。忽然心生一计,发布文榜,重金悬赏献计突围者。结果一个秀才揭榜,向他指出了一条突围计策。原来在黄天荡的隐秘地方有一条小河,而此河因为喝道狭窄不能通航船只。便建议金兀术挖开河道,将大军船运出河。而此举并没有让韩世忠得到重视。虽后来取得“黄天荡大捷”,但金兀术毕竟得以生还,从而开始对南宋新一轮的征伐。所以在奖励的激发下,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出现如此之多的汉奸,提点都不奇怪。
3)给予员工或组织成员以公平的竞争环境。“朝为田舍郎,昔登天子堂”。锦衣回乡等诸多对于科举中取进士的美丽比喻。无不是在感叹科举制度下的公平竞争环境。。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都充分显示了科举的诱惑力,所以众多的士子都伴着青灯纱帐,蚊虫苦寒。将孤独参读化成考场的华丽文章,又练就了一手精妙绝伦的书法,可谓是一举多得。
相信大家都记得在我们小时候,父母都会用糖果来奖励我们做对事的行为。但是在生活中,有许多孩子是内向的,沉默寡言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去做更多的事。但如果如此就不去表扬或者奖励他们吗?当然不是,我们都知道,所谓“三岁见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未来,甚至是不同的命运。这就涉及了如何针对不同性格人的奖励。下面就讲一下,关于奖励技巧的事儿。
(一)指挥型的员工或组织成员的奖励技巧。所谓的指挥型员工,就是那种喜欢颐指气使的人,把自己当回事,经常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的人。作为领导就要注意如下几点,以使工作游刃有余。
1,,对他们的工作要予以表扬。这样的人是一种刚愎自用的性格。极容易走向极端。一旦施以批评,很有可能对你怒目方向,脸红脖子粗的现象经常出现。
2时常做出比他们高一筹的行为,让自己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这样的员工需要镇一下,让他们服气。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士众多,出谋划策经常与曹操出现冲突,其中不乏一些刚愎自用的人。杨修杨主簿自恃才高之大经常与曹操灰头土脸,但在“鸡肋事件”的曹操终于做出了致命的***招,干掉了杨修。因为中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主公形象。如果自己的心思被一个小小的主簿给猜中的话,那情形就相当尴尬了。
3要帮助他们搞好人际关系,以方便他们在组织中的工作。魏延有很大的才能和武技,长史杨仪就与他有间隙,两人经常发生矛盾。而这一切都掌握在丞相诸葛亮的眼中。诸葛孔明就喜欢和两人的稀泥,而最后临终之前又知晓魏延是不会服从杨仪的,所以吩咐马岱与杨仪将魏延斩***。这就是所谓的定计斩魏延,其实,不过如此。
4让他们自动发挥作用,就是在规约的情况下随其自由运用才能。汉初的时候大将韩信并不怎么听话。有时候刘邦得求他才勉强答应。又一次项羽发大军围剿刘邦。刘邦派人去请,去求,都没有回应。直到刘邦奄奄一息快要不行的时候才发兵去救。原来他在本营造战车。青铜战车挡住刀锋,困住项羽,这就是闻名的“战车阵”。尽管说击败了项羽,但也种下了祸根。
(二)智力型员工的奖励技巧。智力型员工就是那些有智慧的,经常思考的。
1给他们静的环境,让他们去思考引发头脑风暴。所谓静能生智,智慧只有那些摒弃了尘世杂念的人所享有的。荀子曾经说:君子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反省自己只有在静的环境中,摒除了自身的错误,兼修身。佛家也讲究打坐参禅,同样也是环境的清净。到家的清静无为才能得求大道。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不要与他们辩论。因为你不可能说服他们,有智慧的人若愚而少言,既不会和人辩论,又不会主动辩论他人。只有那些有着诡诈智慧的人才会无端与人挑起事端。春秋“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辩论闻名后世。但当其辨倒齐国名士邹衍之后,齐威王招其为臣下。而邹衍只用了一句话便打消了齐威王的念头:大王是要那些华而不实的,还是要那些普通使用的呢?这就是说组织中需要的是踏实肯干的智慧者,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小聪明。
3对他们的头脑风暴结果要予以肯定。思考出的结晶便是智慧,每个人的智慧都希望被肯定,这关系到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的问题。说句“我仔细看看”都比说“这个不行”要好太多。因为每个人被否定之后心里都会很难受。
(三)蜜蜂型员工奖励技巧。所谓蜜蜂型顾名思义,就是喜欢低头苦干,行为低调的人。当然有的是确实低调,而有的是装出来的低调。针对这种情况,应注意以下事项:
1放心的支持他们工作。因为他们不可能去算计别人,甚至威胁到公司的利益,饭店小错误即原谅他们。
2对他们的工作要适当予以奖励。低调的人只求安定不求变故。物质性的奖励可以让他们安心,踏实的生活以便更踏实的工作。
3要替他们着想一点。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他们。大家都知道农村中有许多老实的农民因为一点***闹得不可开交。什么从地里过踩死玉米啦,一点小事吵架啦。他们总是没有主意,自己老是在那里生闷气。这时候就有人提议要去请所谓的“秀才”,就是识字的人。这些秀才就会做一点和事老,让他们心里安慰些。这些在我们的心里不算事儿的东西在他们心里可以说是日常大事啦!帮助他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宽慰。
三,批评
所有人收到批评都会很尴尬。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会被老师打手心,甚至揪耳朵钻桌子。这些惩罚的方式都成了儿时的回忆。而在组织中批评一个人,甚至批评错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轻则被批评者少言寡语心情抑郁,重则,实施报复者不在少数,甚至走向自我灭亡之路。所以批评作为组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有着探讨的意义。
1,批评的原理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做了一个实验。将两部一样的汽车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的街区,一个放在贫困的街区。贫困街区由于相对杂乱,他将车牌拿掉,车棚打开。结果此车一夜之间就被偷走。而中产阶级的依然安然无恙,后他把玻璃敲了个洞,结果几小时便不见所踪。这家是所谓的“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打破某项东西而又不及时去修补,这就相当于一种纵容。此种所谓纵容,就是暗示更多的纵容。长久之后这个打破的东西就会给人一种错觉,使人在无序的氛围中麻木不仁,这就滋生了犯罪。
小小的破窗都会引发一场犯罪,更别提大的批评失误了。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给予我们以时时警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一个人的批评要温和适度,以防对方破罐子破摔。说一句“你这样不对”,并大声喝斥,这并不能改正他们的行为。不如改为批评式的建议更加有效。所以批评有着很大的技巧性。
2,批评的技巧
1,批评是要表现对方的亮点。我们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陶行知对一个男孩的教育,用糖果来表扬他认错的主动性。这种表扬式的批评自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大部分情况领导在批评下属时总喜欢说“看你怎么弄的,弄坏了怎么办”。二员工就想着如何破坏更大点来报复这个领导,这样的情况在组织中并不少见。
2,要适度不要过火。有人喜欢大嗓门,发雷霆之怒。我曾经在某地实习,受到一个小领导的批评,那个小领导的声音在全车间都能听到。,让人感觉他的存在是多么伟大。有一句话叫“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而现实中有些人就把这些都忘了,所谓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不要失了和气,大家在一起工作和气是最重要的。
3,要有诚恳的态度。让被批评者感受到是为他着想。有一句话叫做“掏心窝子给你讲”,这一种氛围是很重要的。心理学家研究过当两个人谈过一席话的安全感要远远大于三个人谈过一席话的安全感,因为两个人谈话的时候没有任何顾忌,以诚相待,所以坐而论道通常是两个人。批评人的时候要造一个单独的环境。
4,做到泛指而不是特指。在众人面前某一员工的特别错误时,不要指名道姓。在电影《赤壁》中,一个农夫带着自己的孙子向周瑜控诉他的士兵偷了他的水牛。说只要看看他们的裤腿就知道谁是贼,而周瑜仅是让所有士兵在水洼里跑了一圈,使所有士兵的裤腿都变湿,再对士兵进行批评教育。最后赔偿老人水牛的钱,同时又起到了收揽人心的作用。
3,批评的对象不同方式不同
1,指挥型要温和对待以上所述,指挥型易走极端,所以要温和细语。
2,智慧型要以智慧批评领导者要有领导者的高明智慧,以压倒性优势否定他们的错误行为。
3,蜜蜂型要稍加严厉老实人不怕反,说严重点他不会犯第二次。所以以前县官在审老实的百姓的时候总是“若是不招,便要大刑伺候”,这只能吓唬一般老百姓罢了,而那些所谓的刁滑顽劣之徒并不服输于严刑之下。
4,批评的职位不同,方式亦不同
1,下属要循循善诱,不要发雷霆之怒。同事之间和气为主,这样才会配合你的工作。失去人心的领导比职工更可怜。批评下属切记不要让他们鄙视你,因为你要是狂轰滥炸,他们会当耳旁风,甚至看你的笑话。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2,同级要以商量的语气,不要动嘴“不行”言论。同级是工作的精神伴侣,伤了同级的和气会很严重。明代内阁经常会发生内阁大臣伤和气的事情,最喜剧的是内阁次辅殷正茂拳打高拱的事情。因为高拱要用计谋驱逐内阁所有的大臣,最后山东人殷正茂因正直性格要打他,这正中高拱下怀,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最后不得不辞官回家。
3,给领导提建议要中肯,不要自以为是魏征在太宗时经常不以为是,甚至为了劝太宗拉皇帝的衣服。这种不臣的行为让太宗怀恨在心,一直发出要***了这个乡巴佬的言论。后来幸亏是独孤皇后求情才挽回情面。而武朝时狄仁杰就是一个中肯建议的人。有一次武则天问他如何评价她,狄仁杰深知武后在夺权之间造了不少***孽,但是他没有受思想左右说了一句“功过参半”,这种不偏不倚地评价深得武则天肯定。
5要注意自我批评
作为一个在社会中的人,要时常记得“修身齐家”,《中庸》上说:莫显乎微,莫见乎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