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文言文原文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曹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少年神童,他在年仅七岁的时候,就因为能够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而闻名于世。这个故事被后人称为“曹冲称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故事之一。
曹冲称象的文言文原文如下:
“魏武帝问群臣曰:‘孤欲以大象赐卿等,卿等以为几何重?’时有侍中曹参在坐,进曰:‘臣闻古之人,善用材者,非力能及也。昔齐之桓公,有乘国之重,挟鲁之固,千乘之国,强兵百万,然后以霸。及晋文公,有纣之繁弱,韩之权谋,然后以亡。今陛下以四海之重,托之千里之外,而欲以一物赐臣等,此非力之所能及也。臣闻之,天下之大,无难事者,惟怯者不任耳。若臣等不能知其轻重,取之于度外,则是无用之物也。’帝曰:‘善。卿等试以己智,为朕称一称。’参曰:‘此物形体如下:头长丈余,身长三丈,尾长五丈,有齿六十,色黑如漆,眼赤如丹,足大如桶,高丈余。’帝曰:‘卿等量之几何重?’参曰:‘此物纵横之时,如卧盘而卧,如起盘而起,其腹下围数十围,据以为巨,故知其轻重。’帝曰:‘卿等言之,当几何重?’参曰:‘此物纵横之时,如卧盘而卧,如起盘而起,其腹下围数十围,据以为巨,其大约重五千石。’帝曰:‘善。’”
这个故事中,曹参通过对大象的形态和特征的描述,推算出了它的重量。他的方法是通过测算大象腹下的围数,然后据此推算出大象的体积,最终得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个方法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算是非常出色的了。
曹参的方法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更重要的是,他的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用材”的重视。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才华和智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获得的,而不是天生的。因此,曹参的方法被视为是一种用智慧和技巧来解决问题的典范。
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故事之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才华和智慧。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