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上海黄浦江的来历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

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

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南宋出现记载,曾名黄浦塘、黄浦港、黄浦、大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

扩展资料

明代以前吴淞江(苏州河)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黄浦江(***战争前名“黄浦”)是其支流。当时的吴淞江下游大致从北新泾经今曹杨新村至潭子湾向东北接虬江路至虬江码头,再沿今复兴岛以北段黄浦江出大跄浦口(后改称吴淞口)汇入长江。

而当时的黄浦原经上海浦(今虹口港)在今嘉兴路桥附近流入吴淞江(此处曾称黄浦口)。明初时因吴淞江淤浅严重,黄浦口淤塞不通,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掣淞入浏”),又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故有“黄浦夺淞”之说。

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东江(时通称横潦泾)金汇港口东侧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吴淞江淤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也成为黄浦的支流。横潦泾水北流后始成今日的黄浦江,同时仅有少量来水过闸港走旧水道直接入海,使古东江下游河道不断淤积,以后这段河道也通称闸港。

黄浦江

上一篇:微信运动一天也没显示更新

下一篇:正确的停表读数方法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