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马革裹尸(拼音:mǎgéguǒsh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也作“裹尸马革”。
成语寓意
马援六十二岁的高龄还主动请缨出战,终“马革裹尸”而还,实现了他最初的诺言。“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马援为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战死疆场,他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马援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可见做人不能安于享乐,而应为正义之事投入全部的力量,就算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扩展资料:
近义词:赴汤蹈火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近义词]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上一篇:电脑开机屏幕分辨率突然变大了
下一篇:第十代思域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