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宣纸制作技艺、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粤剧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被老北京称为驴皮影戏。旧称「皮影戏」或「灯笼戏」,是一种用动物皮或纸板做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演出中,艺术家在白背景上操纵戏剧人物,以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唱出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故事。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朴素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十分盛行,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刻花纹、装饰生活或与其他民间活动相配合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各民族社会生活中融为一体,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续不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现出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体验、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其社会价值包括认识、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中国剪纸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琴

琴声是最古老,最纯真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时把它叫做“秦”。也有其它名称,如“四通”、“姚秦”。虽然伏羲、神农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琴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算盘

它被称为中国第五次发明。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字计算方法,在中国古代,算盘是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易计算工具。徐岳的《书纪一》中首次出现了“算盘”这一术语。常言道:“算盘,四季控,经纬三分。”2013年被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建立的干支纪年的基础。古书上说,皇帝的家族开始做干部和树枝,来确定年龄。24节气指的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016被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针灸

针灸是一种术语。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针以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人体特定部位的旋转、负重等针法进行***,达到治病的目的。穿穴叫做人的穴位,简称穴位。据最新的针灸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种经络。灸法就是把准备好的灸棒或药草烧在某些体表穴位上燃烧,通过热***来预防疾病。一般艾草最常用,故称为艾灸。也有隔药灸、柳条灸等其他灸法,现在人们生活中常用艾灸,针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一种“内治外治”的医术,它通过经穴的传导,并运用一定的手术方法治疗全身疾病。2011年度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书法

书法是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魅力,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中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定稿的草书、楷书、行书。书法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因素,因为书法是在中国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元素。基于汉字的书法,是中国书法有别于其它书法的主要标志。2009年被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代表作名录。

中国京剧

京剧,曾用名平剧,也叫滦潭戏和国剧。名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以写意画为题材,以二黄、二皮为主调,被誉为中国国粹,中国三大剧种。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艺术、戏曲、武术都很美。以北京为中心的京剧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是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重要媒介。京剧已于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字印刷术

早在公元11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曾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和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这是一种用活动金属或粘土块替代传统印刷品的印刷方法,也是一种不可重复使用的印刷品。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将阳文单字打反,然后根据手稿选择单字排出,用油墨印出字形,把字形去掉,然后在下一次排版时把字形去掉。宋朝的毕升(1041-1048)?在1051年左右,粘土的发明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2010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的军事防御工程。这是一堵高大,坚固,连贯的墙,用来限制敌人的行动。长城并非一堵墙,而是以长城为主体,结合众多城市、屏障、亭台、标志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是发生于谢京(今陕西西安)。在春秋时代,列国争霸。长城的建设已经进入了靠前个高潮,但是在这个时候建设得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世界后,连通修缮了战国长城,即长城。明代是修缮长城的最后一个王朝。现在看到的长城,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长城的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份和地区。有2000多公里长的河北和1838公里长的陕西。根据文物测绘部门对全国长城资源的调查,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秦汉前期长城全长10,000多公里,到秦汉前期长达21000多公里。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一篇:房屋证书类型有哪些

下一篇:夏令营军训的活动方案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