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月光奏鸣曲是谁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作品。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广泛,《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于1802年创作的独奏钢琴作品,它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1年。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称据说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靠前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其实,贝多芬自己曾提到过,本曲是“幻想曲式的奏鸣曲”。

乐曲赏析

靠前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4/4拍子,三部曲式。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协奏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靠前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靠前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

乐曲评论

小学课文《月光曲》插图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靠前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靠前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靠前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靠前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靠前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靠前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靠前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靠前段。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靠前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跳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

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上一篇:中国什么时候建国

下一篇:衣服3xl是多大尺码

其他文章

  • 拱这个字怎么组词
  • no是代表开始还是关闭
  • 啵唧是什么意思? 词语啵唧什么意思
  • 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 boom可以表示爆炸吗
  • 珍珠鸡市场价格多少钱呢(珍珠鸡市场价格)
  • 国泰民安解释
  • 黑镜第四季第四集解析
  • 宋神宗为什么是昏君
  • 成都玉林中学好不好
  • 华北理工曹妃甸校区宿舍几人间
  • 带有吼的四字成语
  • 亚太保险在国内排第几
  • 一躇而蹴与一蹴而就的区别
  • 四中录取分数线2022年
  • 顺治的父亲到底是谁
  • 笔记本平时是休眠好还是睡眠好
  • 什么是节流装置
  • amabrush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 金度妍演过哪些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