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两首词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最近在看《苏东坡新传》,感觉自己要分析苏轼的两首词:《卜算子》和《临江仙·送钱穆父》。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但是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这首词虽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贬居黄州,抒发其幽愤寂苦之情的作品,但是也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解到这一点,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这首词的艺术是很高妙的,寓意高远,运笔空灵,具有传统的深美闳约的特点。
这是苏轼写的一首赠别词。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上一篇:初学者怎样写诗
下一篇:2020款迈腾轮胎型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