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精神
发布时间:2025-10-1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大禹治水的精神是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的精神。公而忘私精神:大禹为了治理水患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劳而忘身,率先垂范,始终奋战在治水的靠前线这体现出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质,体现了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民族至上精神:大禹治水成功后使更多的部落和部族的生命,财产和耕地,山林免于被洪水卷走,对形成一个统一的九州起到了重要作用,大禹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跃进,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民为邦本的精神: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施与饥民粮食和肉类,如果一个地区食物缺乏,就从食物多的地区调入,从而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治水成功后,大禹兴建水利,开垦土地,植谷种粮,栽桑养蚕,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大禹治水的最高境界,成为后世治国思想的核心。科学创新精神:大禹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研究出治水的规律和方法,创造发明了测量工具,提出了疏川导滞的疏浚排洪治水的总体策略,这种顺其自然,采用疏导的方法包含着丰富的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
禹是夏朝的靠前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经常发生洪水,百姓日子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了制止洪水泛滥,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禹是颛顼的孙子,鲧的儿子,姒姓,名叫文命,他还是黄帝的后代。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和失败原因,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作为治理水患的先祖,禹不仅以治水功绩造福百姓,以治水经验传于后世,而且以治水精神光耀万代,为中华民族积淀了特别的精神财富、孕育出独特的民族气质。
对大禹的评价
孔子: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太史公自序》:“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
大禹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因此才会成为我们的榜样,大禹治水的精神才会生生不息地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我们要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义战胜私欲的精神,也要学习大禹“改堵为疏”的创新精神。
上一篇:麻椒与花椒的区别
下一篇:请推荐一个可以批量修图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