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格物穷理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礼记‧大学》八目中首次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概念,然由于《大学》未在其后作出训诂之意,也无任何先秦古籍可考,遂使格物致知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百家争鸣的聚讼之地。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

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扩展资料

区区论致知格物,正所以穷理,未尝戒人穷理,使之深居端坐而一无所事也。若谓即物穷理,如前所云“务外而遗内”者,则有所不可耳。

昏暗之士果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大本立而达道行,九经之属,可一以贯之而无遗矣。尚何患其无致用之实乎?

彼顽空虚静之徒,正惟不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而遗弃伦理,寂灭虚无以为常,是以要之不可以治家国天下。孰谓圣人穷理尽性之学,而亦有是弊哉?——《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节选

译文:我所说的致知格物,就是所谓穷尽事物的道理,而不是禁止人们去穷尽事物之理,让人们深居空坐而无所事事。假如穷究事物之理,就像之前所说那样,只注重外在的学习而忽视内心的存养,那就不对了。

糊涂的人如果真能在万事万物上精心体察本心的天理,发现其本来的良知,那么即使愚蠢也会变得聪明起来,即使柔弱也能变得强大起来,就能够立大本,行达道,九经之类就可以一应贯穿而没有遗漏,你还会担心他没有治理国家的实际才能吗?

那些顽固地坚持虚灵静空的佛家子弟,正是由于不能在万事万物上精心体察本心的良知,所以才会抛弃伦理,寂灭虚无当做正常现象,自然他们就不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谁说圣人穷尽天理、充分发挥人性的学说,也有这样的弊病呢?

格物穷理

上一篇:什么油最适合炸东西

下一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综合实力怎么样?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