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民为贵社稷次之是谁提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来的。

出处:《孟子》之《尽心章句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译文: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因此,得到众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做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牺牲已经长成,祭物已经洁净,能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

“民”是一个***概念,“民”作为一个***的整体是贵的,重于国君的,但“民”当中的每一个个体,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样。

“民”这个整体,正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每一个个体都是应当受到尊重,正如当今社会,提倡民主,提倡平等,提倡包容,提倡多样性。正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一个个体的“民”与“君”相比,就应当是平等了,因为国君,也是一个个体的民。因此说个体之民,轻与君是不恰当的。

人物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孟子在社会政治的理论方面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强调小农阶级利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

上一篇:戒烟一个月后脸部的变化

下一篇:什么是哈伦裤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