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该句出自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谚语。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自于"家教"和"师教"两个方面,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失败的原因也是两方面。这句话点到了两类教育的要害之处,既浅显易懂,更精辟深刻。作为两条古老的教育"原理",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还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养不教,父之过" 讲的是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在于家长。"教不严,师之惰"讲的是学校教育缺失,问题在于教师。定位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彼此联系:既不可替代,又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条教育"原理"的前后排列,在一定意义上,早已明示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而且重于学校教育。
注释:
不教:不加以教导。
过:过错。
师:老师。
惰:怠惰,这里指失职。
原文节选: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翻译如下: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相关故事: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作品介绍: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上一篇:武汉园博园开放时间及门票
下一篇:幼儿园圣诞祝福语简短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