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恒星年和回归年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回归年(Tropical year):从地球上看,太阳绕天球的黄道一周的时间,即太阳中心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称为太阳年。1回归年 = 365.24220日 = 365日5小时48分45.5秒。
回归年和恒星年(Sidereal year)并不一样。恒星年是指地球公转一周360度所需要的时间,1恒星年 = 365.2564日 = 365日6小时9分钟10秒,它应用于天文,而不是历法。至于为什么恒星年会比回归年稍长一些,我记得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分册里有讲过:那是由于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影响,使赤道部分比较突出的椭形地球的自转轴绕黄作缓慢的移动(相应的春分点治黄道以每年50.24分速度西退,差不多71年西移1度,大约25800年移动一周),即岁差现象。
回归年(Tropical year):从地球上看,太阳绕天球的黄道一周的时间,即太阳中心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称为太阳年。1回归年 = 365.24220日 = 365日5小时48分45.5秒。
回归年和恒星年(Sidereal year)并不一样。恒星年是指地球公转一周360度所需要的时间,1恒星年 = 365.2564日 = 365日6小时9分钟10秒,它应用于天文,而不是历法。至于为什么恒星年会比回归年稍长一些,我记得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分册里有讲过:那是由于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影响,使赤道部分比较突出的椭形地球的自转轴绕黄作缓慢的移动(相应的春分点治黄道以每年50.24分速度西退,差不多71年西移1度,大约25800年移动一周),即岁差现象。
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的日的长度有三种,它们是恒星日、太阳日和太阴日,分别以春分点、太阳和月球为参考点。通常所说的1日(一昼夜)是指太阳日。
天球周日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所以地球自转周期可以从天体周日运动的周期来测定。恒星日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同理太阳日就是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时间;太阴日则是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经历的时间。
同恒星相比较,太阳和月球都不是天球上的定点。它们除了参与天球周日运动(向西)外,还有各自的巡天运动(向东),因而太阳日和太阴日都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和月球在天球上向东运行,意味着它们的赤经持续递增(赤经向东度量)。我们在讲述第二赤道坐标系时曾着重指出,天体中天时刻按其赤经次序而定。赤经增大中天时刻就推迟到来,使连续两次中天的时间间隔增长。所以太阳日和太阴日都要长于恒星日。
太阳日和太阴日之间的互不相同,是因为二者具有不同的速度。太阳周年运动是地球公转的反映,其速度是每太阳日约59′;月球的巡天运动是它本身绕转地球,其速度是每太阴日 13°38′(或每太阳日 13°10′)。在1个太阳日期间,地球自转不是真正的一周,而是360°59′;在1个大阴日期间,地球自转不是360°,而是373°38′。如果以恒星日的长度来分24小时(恒星小时),那么太阳日的长度是24时04分,太阴日长度是24时54分。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以24小时表示太阳日的长度,在这种情形下,恒星日长度为23时56分;太阴日长度则为24时50分。
上一篇:三爱三节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