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谁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著作,也是中国古代训诂学的重要著作。该作品于唐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以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孔颖达等奉唐太宗之命撰。始编于贞观十二年(638),初成于贞观十四年(640),称为“义赞”。唐太宗下诏改名为《五经正义》,并将它交付国子监,作为试用教材。贞观十六年(642),下诏“更令详定”。因孔颖达已年老退休,后又逝世,故修订未能完成。至唐高宗永徽二年(651),下诏儒臣继续重修。永徽四年(653)书成,仍以孔颖达署名,正式颁行天下,作为钦定的全国性的教科书。此后沿至宋代,明经科举取士,试题与经义皆以此书为标准。《五经正义》现已无独立成书,保留于清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中。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原世界书局两册缩印本《十三经注疏》,检阅较为方便。

孔颖达(574-648),唐代著名的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生于北朝,少时曾向经学家刘焯问学。隋大业初,举“明经”,授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博士。入唐后,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曾封曲阜县男,后又进爵为子,侍讲东宫。参与修定“五礼”,领衔主编《五经正义》。年老致仕后,获得图形于凌烟阁之殊荣。贞观二十二年(648)逝世,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曰“宪”。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颖达的主张是有一定特点的,特别在《礼记正义·学记》的注疏中,孔颖达突出强调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传统儒学思想,指出“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学不可。”告诫统治者在建朝之初必须抓紧抓好教育,如此即可掌握民众的思想,巩固其统治。他根据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和汉儒董仲舒“性三品”的思想,突出强调了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正统的儒家教育,一个人可以保持天性本然之善,不受外界物欲的干扰和污染。对于上智和下愚教育的作用虽然有限,但对广大民众(“中民”、“群品”),教育则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些思想都为初唐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经正义

上一篇:重庆市有哪几个区和县

下一篇:三元催化剂用草酸清洗?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