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求课内文《最后一课》的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课内文《最后一课》的阅读题

  一

  1.钟声和号声对小弗郎士来说意味着()

  A.祈祷活动开始。

  B.普鲁士_L兵已经收操。

  C.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们。

  D.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2.从选文①段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境?小弗郎士认为老师是一个“可怜的人”,他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说明了什么?

  3.选文②段中画线句子对郝叟老头儿的描写意在表明什么?

  4.文中画线的“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

  A.韩麦尔先生原来坐着,现在站起来了。

  B.韩麦尔先生头上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

  C.韩麦尔先生的精神崇高,人格伟大。

  D.韩麦尔先生站在讲台上,学生们坐在板凳上。

  5.“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举止和表情?

  6.“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我”为什么对这最后的一课有如此深刻丽又难忘的印象?

  二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字帖()强迫()

  2.这里的“我”指__________,用第一人称写显得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4.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出了小弗郎士心里的恐惧,他害怕敌人伤害他喜欢的鸽子。

  B.这句话用感叹句写出了小弗郎士的愤慨,表现出他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C.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小弗郎士喜欢鸽子,希望鸽子用法语唱歌。

  D.这句话通过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表现他是个淘气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走神看鸽子。

  5.你认为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参***:

  一

  1.D

  2.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即将告别家园时依依不舍、痛苦难耐的心境。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表明他由贪玩、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成熟懂事了。

  3.即将亡国的法国人民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郝叟老头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现在最后一课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显得更加厚重、感人。

  4.C

  5。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6.最后一课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之情。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也浓缩在这最后一课上。所以作者对这最后一课有着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二

  1.tièqiǎnɡ

  2.小弗郎士真实亲切

  3.比喻。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也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由幼稚变成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4.B5.爱国主义教育课。

  课内文《最后一课》的`阅读题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_哽____

  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最后一课》课内语段阅读答案。”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10.“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这篇小说比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

  五.1.一是营造与往常不同的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展开蓄势;二是结构上有一种呼应美;三是升华小说主题。2.一是贯穿故事情节,二是深化小说主题。3.从小弗郎士的视角叙述,主要是通过对他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现他内心的巨大悲痛、愤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4.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文章。从纵向看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连接故事中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

  六.1.qígěng2.高潮和结局3.最后一课的结束。4.普鲁士占领了法国。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6.内心悲愤。7.被他的爱国精神打动,对老师的热爱崇敬。8.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9.暗含最后一课已经结束。10.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七.1.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用第一人称真实自然,而第三人称无此效果。2.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读者只能从衣着、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上一篇:派克钢笔有收藏价值么

下一篇:欧元区的国家都包括哪些

其他文章

  •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的介绍
  •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翻译
  • destroy是局部破坏还是完全破坏
  • u盘 写保护(关于u盘 写保护的介绍)
  • 河北省邯郸市建安中学怎么样呢
  • 俱字有什么组词
  • 山东临沂大学官网首页(山东临沂大学怎么样)
  • 是专升本好还是复读好啊
  • 个人强体健身规划
  • 重庆邮电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 透水系数国家标准
  • 男人的情感心理
  • 哪年也是郭德纲上春晚的第一年
  • 李振朋(关于李振朋简述)
  • 感谢你们曾经来过初三作文
  • 去年夏天原唱 歌曲除了你原唱
  • 马尔代夫位于哪里
  • 公演是什么意思
  • 跆拳道五章品势路线图解
  • 简单的琴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