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2017《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以下是关于《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b)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
2.幼儿园教育应以(d)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习B.上课C.玩耍D.游戏
3.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d)。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
4.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c)。
A.成熟B.生长C.遗传D.发育
5.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A.教育者的主导性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6.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d)。
A.蒙台梭利B.柏拉图c.洛克D.福禄倍尔
7.儿童的发展是通过(a)。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A.基础教育B.启蒙教育C.属于义务教育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9.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b)。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
10.“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c)倾向提出来的。
A.幼儿教育多元化B.幼儿教育制度化
C.幼儿教育小学化D.幼儿教育特色化
11.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c)。
A.购买大型玩具B.安装塑胶地板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12.所谓(b),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
A.吸收的心智B.“整个教学法”c.全面教育D.教、学、做合一
13.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c)。
A.游戏B.交往C.活动D.游玩
14.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没有明确要求(d)。
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D.尊重并同意幼儿的主张、决定
15.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c)。
A.同龄人B.社区人士c.家长D.教养员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既有教育性质,也有福利性质。
2.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界誉为“学前教育之父”。
3.急速的社会变迁不仅表现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上,而其也表现在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变化上。
4.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平衡过程自我调节作用的。
5.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6.幼儿园质量高低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7.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5个领域。
8.幼儿园环境主要有教育性和可控性两个特点。
9.幼儿的结构游戏按技能分,有接插、镶嵌、排列、组合、粘合、穿孔、编织等类型。
10.表演游戏中最为常见的是幼儿表演,它是以故事、诗歌等文艺作品为蓝本,由幼儿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游戏中自编自演。
11.幼儿在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鼓励。
12。幼儿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
13.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要通过拟定各层次的教育教学计划,并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进行。
14.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品德和个性形成的两个重要环境和教育因素。
15.幼儿园和小学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是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意愿安排教学活动。
答:错误。
教师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是指尊重幼儿的意见和需求。
2.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能让文化课占据主要内容。
答:正确。
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满足幼儿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自然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
3.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
答:正确。
尊重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不能因为儿童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儿童,更不能恐吓、体罚儿童,那样会伤害幼儿自尊心,不利于儿童成长。
4.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活动,与幼儿生活、学习等没有联系。
答:错误。
幼儿的游戏渗透各个方面,生活、学习等活动也可以变成游戏。
5.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来完成。
答:错误。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社会等多方面互相配合完成。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答:(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2分)(2)学前教育目标的整合化。
(1分)(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和社区化。(1分)(4)学前教育方法的科学化。(1分)
2.什么是现代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认为:(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同样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1分)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1分)
(3)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个体。(1分)
(4)儿童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教师应努力地呵护、照料和关心他们。(0.5分)
(5)儿童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0.5分)
(6)儿童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0.5分)
(7)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0.5分)
3.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实现对幼儿游戏的指导?
答: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并不是说幼儿的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2分)(2)以间接指导为主。(1分)(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1分)(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1分)
4.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1)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1分)(2)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方式不同。(1分)(3)师生关系不同。(1分)(4)环境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方式不同。(1分)(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1分)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在组织上课(集体教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1)关注幼儿的内在动机和需要。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需要。集体教学由于幼儿人数多、个体间差异大,要能够及时正确发现和把握来自幼儿的共同动机,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针对大部分幼儿所产生的新动机进行调整,使预设的活动能够生发出新的环节与活动。(5分)
(2)强调同伴之间经验的分享。幼儿之问经验的交流、分享是丰富幼儿经验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的集体教学比较强调幼儿统一行动,忽视幼儿之间的交流、分享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集体教学和分组互动结合起来,增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加智力碰撞的范围与次数,让幼Jill随时与同伴交流经验,通过批经验的分享来促进幼儿的发展。(5分)
(3)重视幼儿自主规则的建立。集体教学时因为参与活动的幼儿比较多,教师应重视活动规则的建立,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活动规则并不是由教师硬性制定的人为限定规则,而是通过激发幼儿对规则的内在需求,进而在反复的尝试过程中体验到规则的公正与互惠,最终使规则内化为他们的实际自觉行为。(5分)
2.列举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并谈谈其作用。
答:(1)家长会是面向全体家长的会议。有全园性的家长会,也有班级的家长会。(2分)
(2)家访是园所进行家长工作的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方式。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养态度、方法和认识等,从而为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家访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所的情况,包括进步和不足等,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措施,争取家长的密切合作。(2分)
(3)家长学校面向家长开放,其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家长学校由园所管理,通过讲座、讨论、参观等形式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
(2分)
(4)咨询活动。咨询活动是幼儿园从理论上给家长提供辅导,使家长有效地配合幼儿的教育工作。园所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咨询活动,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意识及教育孩子的能力,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问和难题。(2分)
(5)开放日制度是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保教活动、参加运动会和元宵灯会及节日庆祝活动等,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老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进对园所工作的感性认识。同时家长通过对同一年龄幼儿行为和能力的对比,从侧面认识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改进家庭教育的制度。(2分)
(6)家长接待日是指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可设立意见箱收集家长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园所工作,拉近家长和园所之间的距离。(2分)
(7)家长委员会由各个年龄班选出的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参与幼儿园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会也是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的合作。(1分)
(8)电话联系是指教师通过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及时沟通幼儿在家或者在园的情况,迅速处理一些应急性的问题。通过电话联系,教师可以简短地向家长介绍婴幼儿在园的表现以及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有事情也可以及时地通过电话告知教师。(1分)(9)书面联系的形式包括家长园地、家园通讯、宣传报、联系手册、问卷调查表、征求意见书等,通过上述书面联系方式,使家长和园所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便于双方配合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1分)
上一篇:僵尸车如何认定
下一篇:无骨雨刷器怎么更换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