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空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经过跟踪、监测,科学家们找到了臭氧层损耗即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2012年末,南极臭氧空洞历史性的降至1989年来最小面积。尽管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减小,但是截止2014年10月,其大小仍与北美洲相当。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的产生主要因为太阳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然而,近些年来,臭氧层在不断遭到破坏,以致于在南北两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并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造成臭氧层空洞的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类
首先,从自然角度来说,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同时太阳活动对臭氧层存在影响,在当太阳活动峰年(即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前后,宇宙射线明显增强,促使双电子氮化物(如NO2)与O3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奇电子氮化物(如NO3)增加,O3转换为O2。
另外,从人为的角度来说,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在那里,紫外线会把氯氟烃气体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再把臭氧中的一个氧分子夺去,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其丧失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在对流层顶部飞行的民航和**飞机排出的氧化氮气体,也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农业无控制地使用化肥,会产生大量氧化氮,各种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这些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上一篇:广本缤智口碑怎么样?
下一篇:传统健美和古典健美和健体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