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忍孰不可忍士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士可忍孰不可忍士的意思
“士可忍,孰不可忍”是一句汉语成语,源自《论语·八佾篇》,其原意指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这句话用来形容不可容忍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点。
成语的典故与春秋时期的鲁国相关。当时,鲁国的政权被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权臣所控制,其中季孙氏尤为权势滔天,甚至赶走了鲁国的国君。季孙氏的季平子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还自比天子,违背了当时的礼制。在宫廷舞乐队的规模上,季平子故意使用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这是周朝天子才能享有的待遇,而季平子作为卿大夫,按规定只能使用四佾,即三十二人的舞乐队。
孔子在谈到季平子的行为时,表达了极度的愤怒和不可容忍,他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深刻忧虑,以及对礼制被破坏的强烈不满。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表达对某些行为或事件的极度愤慨和无法忍受的态度。它强调了一种道德底线和原则,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公正和不合理时,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反对,而不是继续容忍。
上一篇:divert(dive)
下一篇:蚁后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