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七律长征五幅征难图分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七律长征》这首诗重点讲了红军长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穿越乌蒙山图,巧渡金沙江图,强渡大渡河图,翻越积雪岷山图。全诗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七律·长征》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轶事

在这首诗的创作、传播、修改、解释、书赠等过程中,留下了一些趣闻、轶事。

1935年9月18日,***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离开腊子口,向哈达铺前进,途中要翻越终年积雪、绵延30里、有着陡峭山道的岷山。

当日,***拄着拐杖和大家一起攀登。他鼓励大家说:努力爬,别停下,停下会冻伤的,坚持就是胜利!下午3时,红军胜利登上山顶。***仰望西天,心潮澎湃。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

翻越岷山后的第三天,9月20日上午,***、***率部抵达甘南小镇哈达铺。群众热烈欢迎红军,纷纷把红军拉进家里。

***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连续写下了《七律·长征》《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

当时,侦察连从哈达铺的邮局缴获了一批报纸,其中有一份天津出版的《大公报》。***从《大公报》得知:“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不**”,“全陕北**人民70万,编为赤卫队者20余万,赤军者2万”。“匪军军长刘志丹辖三师”,“枪有万余”。

这份报纸上还有徐海东与刘志丹两支红军会合的消息。到陕北去!长征以来红军的目标和落脚点这个大问题,经过7次调整变化,现在终于确定了!***顿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写下上述诗词。

***的《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20日至29日之间,为何后来出版的《***诗词》将此诗写作时间标为1935年10月?这是因为依循惯例,诗词因篇幅短小,写作时间以修改定稿时间为准,小说论文等篇幅长的文章,常在文末标出“一稿”、“二稿”、“修定稿”的字样。

1935年9月29日,***、彭德怀、**率陕甘支队靠前纵队于拂晓出发,一举攻占了通渭县城,歼敌300余人。第二、三纵队也离开位于通渭县西南部的榜罗镇,相继会合于此。这时,红军士气高涨,军纪严明,受到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

七律长征图片

上一篇:i57500最高能带什么显卡

下一篇:看历史是什么期刊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