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区别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太师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周),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二是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保:古代三公之一,有时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成周,成王到成周开始亲理政务,召公为此作长篇教导。后以陕(为分界,“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太尉: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而又和丞相同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曹丕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朝废止。
上一篇:化学考研哪个专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