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戴的帽子叫什么冠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冕旒
冕冠是汉服中冕服里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
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
冕冠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
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
唐代进行改制,创造了天河带,并使用二十四旒,明代以后,冕冠被废除,代之以朝冠。
龙袍(lóngpo),即中国古代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中国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此外,龙袍还泛指中国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制作工艺
龙袍的空地一般为褚黄色,龙袍上并绣有9条龙,间以五色云彩。领前后正龙各1条,膝部左、右、前、后和交襟处行龙各1条,袖端正龙各1条。龙袍并不是专供皇帝穿着,郡王及以上都可以穿,只是不能用黄色,其他官员是不能穿着的,只有得到皇帝亲赐才能穿着,但在穿着必须“挑去一爪”,以示区别。在明朝,经改制后的龙袍,称为蟒袍,成为明朝职官常服。
龙袍的色彩选用颇有研究,并十分严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并非单纯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时又作为一个种族或部落的标志,在远古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穿用采用赤铁矿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红色,秦朝崇尚黑,汉朝崇尚玄色。
隋文帝穿的龙袍靠前次采用黄色,其后长期以黄色为最高贵,它象征中央,因此,这种风气一直延用下来,直到封建王朝结束。龙袍上的字纹样的颜色由淡月白色,品月和普蓝组成,“蝙蝠”有朱红、枣红、绛色、香色、青铜色等数种颜色。“如意头”有明蓝、月白、藏青和水红、桃红、枣红、雪灰两种颜色组成。
龙袍的做工有刺绣、缂丝之分,其中缂丝工艺相对复杂,工艺上称为“连经断纬”。这种缂丝工艺在中国流传已久,宋代时多用于其他装饰之上,到清代多用于服饰,后因缂丝工艺消耗工时过长,所以多用于龙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