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辛弃疾:把栏杆拍遍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文/伊若

金戈铁马声中,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掷地有声,撒尽刀光剑影,沙场气势磅礴,此时的辛弃疾是词人,却挂着武人本色,凛然***气,忧着朝政,不失政人之心境。这样的辛弃疾,是我喜欢的辛弃疾。

梁衡说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生,由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词人便是辛弃疾。辛弃疾生于金宋,适时乱世,其仗义之行,遇金人之侵略蹂躏,22岁之身,便揭竿而起,惩叛贼,又率万人南下归宋。其勇其智皆令人佩服。

英雄少年方刚血气,本应驰战沙场,***敌寇,建功勋,而最终人生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南归之后,辛弃疾只剩软笔墨字,钢刀利刃,战袍沙场,皆成往事,笔走宣纸,呼喊叹息置词中。可是这一腔热血,从未磨灭。故而从其词中,依然可见其铮铮铁骨之豪迈,款款英姿之磅礴。

虽愿马革裹尸,忠贞为国,却无缘大漠,一身弓道之勇,南归之后便再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内心之悲怆,看楚天清秋,水随天际,落日楼头,声声断鸿,无奈,这江南游子,只能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奈何无人理会。这一身力一心志,只能随水而流,人去楼毁,唯见江水悠悠,东流不息。

时任湖南安抚使,地方行政长官。他作风干练龙头虎将风,创“飞虎军”,铁甲烈马。后至福建任地方官,也是招兵买马,然大漠与闽南之地终是相差胜远,这沙场报国取收复之地之路亦是艰而难。且“过则成灾”,总有兴风作浪之人,抓住这事大写特写,传至朝廷,惹来不少非议,辛弃疾难逃诽谤,又被朝廷闲置。

辛弃疾从小舞刀弄枪,五身躯,身强体壮,并无其他疾病,而只有心病,月未圆,山河碎,心难安,这满腔热血无处抛洒。走马观花式的调任,是心累。1179年,从湖北调至湖南,匆匆春归去,落红无数,却道是,天涯芳草无归路。飞絮斜阳尘土环肥燕,闲愁处,尽是烟柳断肠处。辛弃疾一首《摸鱼儿》道尽心中酸苦。

时用时闲即是辛之基本的生活节奏。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又重新委以重任,任兴隆(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次年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此为辛弃疾之言,他亦给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此中早有隐居之准备。同年11月,他受弹劾,官罢人走,归了上饶,闲居多年。

随后又两次出山再任官,后又遭罢黜,归上饶,自此决意此地杰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庆元二年夏庄园失火,无奈举家移居,***生,青山意气峥嵘,归来妩媚生。这村居盛景辛是一往情深,然心中大志终究无可施展,确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历史风云九曲回肠。辛弃疾这一生总在被抛弃中的感叹和无奈中度过。当权者不使为官,不为官者念民愤,九蒸九晒,水煮油炸,我心亦然。不能冲锋陷阵,无奈爱恨纠缠,正邪搏击如巨浪滚动,化成诗词。

辛弃疾之友陈亮对其之评价: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此为高评。这大器之才却总是不得志。

辛弃疾欲“沙场秋点兵”,而无奈只能“却道秋凉好个秋”。辛弃疾是诗人,是位有思想的诗人,他时而经受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攒了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若蝶自来伊已盛开,我是伊若。一颗红心就是我对你的喜欢~~红心可在兮?

把栏杆拍遍摘抄

上一篇:螃蟹能和橘子一起吃吗

下一篇:wps如何投屏到电视和办公协作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