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学革命论》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学革命论》

作者陈独秀。本文原载1917年2月刊行的《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这是文学革命发难期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之后,陈独秀首先起而声援,旗帜鲜明,猛烈地震动了文坛。此文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

本文认为文学革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是开发文明、改造国民性、革新政治的利器,并指出文学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文章说:“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伦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学艺术,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兴而进化”。“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乃在吾人疾视革命,不知其为开发文明之利器。”“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文章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的封建文学的传统观念,大胆指斥封建文人一向崇奉的“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为“十八妖魔”。他说:“文学本非为载道而设,而自昌黎以讫曾国藩所谓载道之文,不过抄袭孔孟以来极肤浅、极空泛之门面语而已。”指出唐宋八家之文所谓“文以载道”与八股家的“代圣贤立言”是同一鼻孔出气。

文章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要求新文学以欧洲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写实主义”文学为楷模,“***裸地抒情写世”,把改革文学的内容放在文学革命的首位。还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文为正宗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匡正也。”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国内传播的历史条件下,大胆地批判封建主义和封建主义文学,虽然没有具体指出应如何建设新文学,文章还显得空泛、朦胧,但对新文学的兴起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对新文**动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迹。

改革文学

上一篇:机油型号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下一篇:江苏省本三的学校排名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