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燕乐”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隋唐的宫廷燕乐体制是“部乐制”。

隋朝建立不久,便以法令形式颁布了“部乐”的燕乐体制。这是以国名、地名作为乐部名称的隋代宫廷燕乐,包括清乐(传统音乐)、西凉(今甘肃)乐、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天竺(印度)乐、康国(即康居,今新疆北部及中亚)乐、疏勒乐、安国(中亚细亚)乐、高丽乐、礼毕(最后所奏,一说即文康乐)。唐初改为“十部乐”,包括燕乐(杂用中外音乐)、清商伎(传统的旧有音乐)、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在今新疆)伎。清乐或清商伎,保存了汉魏以来的传统旧乐。它们所演奏的乐曲是根据外来音乐重新创作的,并保存了较多外来音乐的面貌,仍冠以外国或外族之名。自汉魏以来大量吸收和消化外来音乐,是这时期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之一。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废除“礼毕”,十四年,又将“燕乐”列为首部,形成了唐代的“九部乐”。九部乐中的“燕乐”不同于广义宫廷燕乐的含义,而是一个具体的乐部名称。贞观年间“景云现,河水清”,协律郎张文收制作了《景云河清歌》,名为“燕乐”。这是一部宣扬帝王功绩、歌颂太平盛世的乐舞,一般用于庄重场合表演。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统一高昌。十六年一月将“高昌乐”专立乐部,形成“十部乐”。古高昌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是古代中西交通枢纽之一,音乐风格接近于龟兹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交融鳆特色。

到高宗时才以音乐歌舞的特点和表演形式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两大部。坐、立部伎基有十四部乐舞。立部伎八曲坐部伎六曲。这些乐舞的制成年代大都在太宗、高宗、武后、玄宗四朝,正是唐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内容以歌颂统治阶级的功德、盛世为主。音乐风格如《旧唐书·音乐志》所云: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大定乐加金钲;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坐部伎“自长寿乐以下,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惟《龙池乐》备用雅乐笙磬,舞人蹑履。”

张文收

上一篇:爱欲怎么读

下一篇:古天乐打大四喜的电影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