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归去,无风雨也无晴”的上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回首向来萧瑟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年头。三年前,他经历了一生中的重大劫难——“乌台诗案”,深陷牢狱。一度置之死地,后来总算九死一生。最终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几乎跌至人生谷底。就在这一年,他却写下了《定风波》、《寒食帖》、《念奴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多首名扬千古的诗文。这看似普通的1082年,却是苏轼璀璨夺目的一年,人生低谷的苏轼却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巅峰。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苏轼邀请好友前往黄州东南三十里以外的沙湖看田。走到一半,突然天降大雨,众人都奔走寻找躲雨去处。只有苏轼不以为然,他自顾自的淋着大雨,徐徐而行,直到雨停。遂作词一首,就是大名鼎鼎的《定风波》。

【原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

上一篇:英语记叙文是什么

下一篇: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介绍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