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间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寻找有关花间的诗句是花间词派的吧?花间词是花间词派的作品,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的词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
西蜀的“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花间词派”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
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
温庭筠的词。.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韦庄的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2.关于风、花的诗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4、冬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之一王维)
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陆游)
5.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探梅杨万里)
3.描写“花和蝴蝶”的诗句有哪些1、花间更有双蝴蝶——南宋无名《九张机》
释义:花间蝴蝶成双成对的飞舞。
2、扑花蝴蝶杳无踪——宋周紫芝《西江月·池面风翻弱絮》
释义:蝴蝶绕着花丛飞舞一会便没了踪迹。
3、花飞蝴蝶乱——宋辛弃疾《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释义:蝴蝶飞舞扰动花朵。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唐李商隐
释义: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5、多情蝴蝶趁花飞——李氏2《浣溪沙》
释义:蝴蝶也好似多情一般跟着花飞。
6、花间作梦碧蝴蝶——宋白玉蟾《清明》
释义:在花丛中做梦化成碧绿蝴蝶。
7、梦为蝴蝶宿花回——宋白玉蟾《有所思》
释义:做梦化为蝴蝶花间飞舞。
8、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长干行·其一》唐李白
释义: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9、扑花蝴蝶若知人。——《虞美人·玉楼缥缈孤烟际》宋欧阳澈
释义:那绕着花儿飞舞的蝴蝶若是懂我的心的话。
10、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宋欧阳修
释义: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4.有没有漂亮点的花间诗或者闺怨诗闺怨【作者】:王昌龄【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宫怨(唐)司马札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宫词朱庆余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鱼玄机的《赠邻女》(寄李亿员外)一诗,是她在得知李亿已携妻离开长安,于绝望中写下而传诵千古的名篇: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两类诗又都起源于周代:《诗经·小雅》有一篇《白华》,据朱熹《诗集传》,周幽王得褒姒,黜申后,“申后作此诗”以自伤,是为古代宫怨诗之滥觞。
闺怨诗在《诗经》里尤多,像写弃妇的《邶风·谷风》、《卫风·氓》,写思妇的《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都是早期闺怨诗的代表。汉魏晋南北朝时,闺怨诗又获长足发展,比较著名的有汉乐府《怨歌行》、《白头吟》、《上山采靡芜》,古诗《行行重行行》,曹植《美女篇》,傅玄《豫章行苦相篇》,以及南北朝乐府《子夜歌》、《懊侬歌》里的部分作品等;在闺怨诗中还看到,***的现实使许多夫游在外的妇女和尚未婚嫁的姑娘对自己的丈夫和情人也往往忧心忡忡。
倘遇离别女子的心情就更为痛苦:“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聂夷中《古别离》)这与《王西厢》里临别之际莺莺告诫张生“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一样,都唯恐其夫另觅新欢。
特别是东汉以来,随着游宦、干谒风气的盛行、文士地位的提高和科举制度的实施,士人“官本位”的意识与日俱增,往往“去其邑里”,多方游处而经久不归,遂使“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徐干《中论·谴交》)。一旦博得一官半职,身份、地位有了改变,抛妻弃子、另觅新欢的事就将在所难免,古语所谓“荡子成名,必弃糟糠之妇”。
上述一类以游子妇为叙写对象的闺怨诗便真切地表现了女性对此的忧怨心情。至于写商妇的闺怨诗,其抒情主人公忧怨的焦点则在于丈夫的重利轻别、约而无信上。
唐刘得仁《贾妇怨》:“嫁与商人头欲白,未曾一日得双行。任君逐利轻江海,莫把风涛似妾轻。”
这种婚姻关系中的女性与弃妇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她们除了对自己形同遭弃的命运躬自悲悼以外,又往往多生一段悔恨。
闺怨诗中还有许多以征妇为叙写对象的作品。由于古代统治者频繁发动对内对外战争,导致了兵役制度的黑暗和人民徭役负担的沉重。
“或年几八十,而犹伏隶,或年始七岁,而已从役”(《宋书》卷100)的现象就不只是宋代的事;所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说法也并非夸张。经年累月的征戍,一方面使征人、役夫有家难归,另一方面便使无数思妇居家独守,因而产生了许多“征妇怨”一类的闺怨诗。
这些诗也带有深沉的怨伤,然其感情内涵又与上述几种闺怨诗有所不同。如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固然也怨伤良人久出不归,但却更突出地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
这类诗在怨伤战乱的同时也多流露出一种殷忧,但不是丈夫的弃旧迎新(少数作品除外),而是征夫的生死与冷暖。诸如“坐想鼓鼙声,寸心攒百箭”(陆龟蒙《孤烛怨》),“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白居易《闺怨词三首》其三),“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陈陶《水调词十首》其七),字里行间蕴含着深细入微的担忧和体贴,读来颇觉情深意厚。
从创作特色上说,古代宫怨诗和闺怨诗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情。它们中的许多作品原本是周汉以来的民歌;文人所作亦多受民歌影响。
除袭用乐府题目外,它们的民歌风情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浓重的感伤色调。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
5.关于风花雪月诗句风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卢纶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花------------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杜甫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雪------------1.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古柏行》杜甫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花》陆游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月------------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孟浩然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王维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塞下曲》卢纶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李白。
上一篇:西方包括哪些地方有哪些名胜古迹
下一篇:黑龙江东方学院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