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一词由来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潦倒”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为六个义项:①举止散漫,不自检束。
②颓丧;失意。
③反常;颠倒。
④衰老。
⑤形容酒醉。
⑥沉迷。
“潦倒”一词始见例是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颠倒粗疏,不切事情。”发展到唐宋元,已有四个义项,到明清又增两个义项。笔者读书所见,“潦倒”还有一层含义,是上述六个义项不能涵盖的。如清人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之杜甫《登高》诗“潦倒新停浊酒杯”句注曰:“潦倒:《五总志》:魏天保间谓容止蕴藉为潦倒。宋武帝举止行事,以刘穆之为节度,此非蕴藉潦倒之士耶?而后世以潦倒为不偶之人,误矣。”蕴藉,谓含蓄而不显露。
又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阎立本画萧翼取兰亭书》注引唐·《法书要录》云:“翼曰:‘若作公史,义无得理。’遂改冠微服至越州,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这里的潦倒,根据当时所处的语言环境,就是指萧翼换上极宽长的黄衫之后,其容止蕴藉,像山东书生一样很得体。
可见南北朝到唐宋,“潦倒”一词是含有容止蕴藉之义的。这是上述六个义项所不能涵 盖的。我认为要对“潦倒”一词全面释义,应当加以补充。
上一篇:5月14日出生的明星
下一篇:苹果怎么刷机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