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初二上册语文《蜡烛》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想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一定要了解作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蜡烛》作者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物生平

西蒙诺夫(Simonov,KonstantinMikhailovich;1915~1979)苏联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他的诗歌《等着我吧……》和文章《蜡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作品《蜡烛》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

代表作品

战争初期的抒情诗作,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等着我吧……》《打死他》《请你阿廖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广为流传。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中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苏联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1942~1945)。战后到过美国。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揭露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诗集《友与敌》(1948)。《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

小练习

1、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_______出那些水。

(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_______在老妇人的近旁。

(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_______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蜡烛西蒙诺夫

上一篇:河北美术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

下一篇:莫负寒夏小说简介

其他文章

  • 如何举报高考违规
  • 很污的言情小说大全(言情小说大全污的片段)
  • 莲蓬乳和空心手指(蓬莲乳和空无指)
  • 天娱传媒旗下有哪些艺人
  • 终极一家为什么不能看了
  • 绵阳中学2023高三复读班招生简章
  • 暴殄天物和暴殄天物的区别
  • 自招线什么意思
  • 手机白名单怎么设置
  • 美国国庆放假几天
  • 附近有那些家政公司
  • 《满江红》全文诗词
  • 俩俩仨仨是成语吗
  • 果宝特攻中的人物名字都有谁
  • 东莞哪里有小龙虾批发
  • 袁氏家谱排辈
  • 年立水素杯真的有用吗
  • 汽车保养app排名推荐
  • 桥架人工费多少钱一米
  • 晚霞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