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是怎样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5-10-0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性别角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人们期待男性和女性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责任义务乃至地位权力的规范模式。每个人自幼通过家庭的教化、学校的训练和社会的安排,性别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通行的模式,形成每个人的性别角色。从生理上说每个人的性别是在母亲受孕时就已决定的,是由自身生理结构所规定而无法选择的。它决定女人能生孩子,男人却不能,这是生物角色。但是性别的社会分工却是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不同角色期待,如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等。现代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在趋向缩小和角色接近。但这并不说明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可以完全消除,男女角色会完全一样,甚至生理上也无差别了。寻求把男人与女人等量齐观的说法和做法,也是违背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因此现代中学生应对男女性别角色有科学的认识,既要摒弃传统的男女不平等观念,又不要走入另一个极端。在少男少女的交往中,性别角色意识明显地表现在“性别认同”上。一般来说健康正常的学生在“性别认同”上应与其生物性相一致,又与男女平等的社会目标相符合。这在幼儿期就应当有意训练。到了青春期性别认同会得到强化。有个别男性少年倾慕女性的外貌和风度,出现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女性的态度和行为;有些少女由于对生理变化缺乏心理准备。对月经、怀孕或其他女性生理现象感到是负担,希望自己是个男生。这些都会造成他们在接纳自己生物学上的性别身份时感到困难,甚至产生所谓女子“男性化”或男子“女性化”的现象。例如有的女生只愿与男生交往,在交往中不以女生的性别角色特征出现,而是在行为举止上与男生相似,与他们一样摸爬滚打,甚至打架骂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小子”;有的男生将自己混同于女孩,忸怩作态,一副“娘娘腔”。但另一方面有的男性以为粗鲁无礼、咄咄逼人甚至暴力行为都是“男子气”;而女性认为消极退缩、逆来顺受、不求进取都是“女人气”。这些都是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盲目认同。性别角色意识是一个人社会化内容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现代社会的少男少女。应当在生物生理、社会心理和文化、经济、社会参与乃至政治上,进行合乎科学、合乎道德、合乎时代要求的全面角色认同。
上一篇:小学轴对称图形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保险4000返点25%怎么算